網走破冰船的行程
原是安排在第2天的下午
但在我們去完天都山和監獄博物館後
天氣並沒有好轉
還是一樣的糟
於是可以確定的是"無法出船"
真是晴天霹靂的消息啊
這可是我們這趟出遊的重點啊
好在
在大家的集氣下
隔天天氣好轉
終於可以登上"極光號"了
網走市
位於北海道東邊
座落於北緯44度上
正面對著鄂霍次克海
每年1月底~3月初間
會有"流冰"抵達岸邊
在有機會賞流冰的這段期間
網走碼頭每天都固定會有5組船班
需在開船15分鐘前辦理好登船的手續
昨天我們原定坐下午2:00的
但天公不賞臉
所以改今早9:30出海碰碰運氣
船上共有3層
1、2層是室內
有舒適的沙發、熱熱的暖氣和小商店
第3層是甲板區
擁有良好的視野
但也擁有刺骨的寒風
(圖片截自:網走流冰觀光碎冰船網站)
極光號很準時的於9:30出發
繞了個頭後
經過了岸邊的帽子岩
慢慢的往鄂霍次克海開去
才出發沒多久
就在船邊看到了大塊的"冰皮"
薄薄一層浮在水面上
就像將製冰盒放入冷凍庫
在未結冰前拿出來的狀態
船越開越遠了
站在甲板上
還好有太陽加持
稍微能感受到那一點點
近乎是零的陽光
為了能在第一時間
清楚的、仔細的欣賞流冰
老娘可是豁出去了
就算全身包到只剩半張臉
還是堅持要站在甲板上
船就這樣
朝著鄂霍次克海直直駛去
不久後
海面上似乎有什麼
一直反射著白光
老娘心想
難道是我們一直期待的流冰要現身了?
隨著極光號的前進
剛才反射著白光之處
開始出現了大量圓圓小小的......流冰?碎冰?水母?
海冰是海水變冷時結成的冰
依形成的方式
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沿海岸或海床結成的,又稱固定冰,這種海冰,因貼靠陸地,故不會隨洋流和季風漂流
另一種則是浮冰,也稱流冰,由於沒有依附陸地,所以會隨海水運動或海風吹動而飄流
而大家爭先恐後要來北海道看的
就是後者的流冰
(圖片截自:網走流冰觀光碎冰船網站)
而流冰的形成又可分為幾個階段(以下文字截自維基百科)
1。初生冰
當海上氣溫降到海水冰點,或有雪降到低溫的海面上時,海水會開始結冰,此時結成的海冰呈針狀、薄片狀、漿糊狀或綿狀,
有初生冰存在時,海面反光微暗,呈灰色,在陽光的照耀下,出现閃爍的亮光
2。冰皮
平靜的海面直接冰凍結成或由初生冰繼續冰凍而成的海面冰層,其厚度約是5公分,較脆,易被海風或水流弄碎,變成長方形的薄冰塊
3。尼羅冰
當初生冰成長到厚度約有10公分時,開始變得比較有彈性,但依然容易斷折
4。蓮葉冰
直徑在30公分到3公尺、厚度10公分左右的浮冰,其形狀近似圓形,彷彿海面上的一朵朵蓮葉,故稱為蓮葉冰
5。灰冰、灰白冰、白冰
當寒冷持續時,以上海冰會混雜在一起,當厚度增加到10至15公分時,冰面多呈灰色,稱灰冰,脆而易斷;
厚度增加到15至30公分時,冰塊顏色從灰色過渡到灰白色,稱為灰白冰;
當厚度增加到30公分以上時,色澤變為白色,表面凹凸不平,形狀也變得不規則,此時的浮冰稱為白冰
6。一年冰
指成長期沒有超過一個冬季的白冰,一般厚度在30公分以上
7。多年冰(老冰)
指至少經過了一個夏季的海冰,由於經過夏天受熱,表面融解再結冰,使得表面比較光滑,且鹽度會比一年冰低,並隨著年齡遞減,一般是青色或藍綠色
也就是說
北海道要賞的這種又大又厚又白的流冰
至少是要"白冰"階段以上的海冰
那我們現下所看到的
大概只能算"初生冰"吧?
依官網提供的資料
經查證推理無誤的話
北海道這邊的流冰
主要是中國的黑龍江流到俄羅斯後改叫阿穆爾河
再流入到鄂霍次克海後
因天冷結成各式浮冰
隨海流飄浮南下
於1月底左右現身在網走這
(圖片截自:網走流冰觀光碎冰船網站)
全程一個小時的航班
在只看到像水母的初生冰中結束
沒能看到真正的流冰
真的好可惜呀
回到車上後
貼心的謝導馬上送上一人一顆車輪餅
撫慰我們沒看到流冰的心情
車輪餅上還烙上極光號的圖樣
一紅豆、一奶油
話說
雖然兩者都好吃
但那個奶油的口感和味道
與台式的完全不同
是撫慰受傷心靈好物
留言列表